“小牧童”唱响富民曲 吉安县探索蛋鸡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
一枚新鲜鸡蛋,从吉安县浬田镇小牧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小牧童公司)现代化蛋鸡养殖舍产出后,通过传送带直达分拣车间,经过清洗、杀菌、分级,贴上“状元郎”品牌标签,当天便能抵达粤港澳大湾区的商超和餐桌。
无缝衔接的速度背后,是党建引领、技术赋能与品牌突围的深度融合。近日,记者走进吉安县,近距离观察传统养殖的“小生意”如何蝶变为乡村振兴的“大产业”。
党建引领:聚合资源,激活产业新动能
“过去农户散养蛋鸡,规模小、风险高,鸡蛋卖不出好价钱。现在通过‘党建+产业链’模式,我们整合资源,让蛋鸡养殖从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发展。”吉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曾繁珲介绍。
近年来,吉安县推行“党建+产业链”模式,整合政府、企业、合作社与家庭农场资源,形成“龙头企业+基地+家庭农场”的集约化经营格局,组建起蛋鸡产业联盟,构建了“纵横交织、点面结合”的立体化联盟组织体系。
该县出台蛋鸡肉鸡特色产业发展规划,由政府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冷库、加工车间建设,还对新建现代化鸡舍100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进行奖补,并创新“三方共担”产业保险,有效降低企业风险。
在链主企业小牧童公司的带动下,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“精准育雏、防疫、饲喂”技术,将蛋鸡整体成活率提升至98%。目前,该县蛋鸡养殖已实现19个乡镇全覆盖,养殖规模达340万羽,年产值达4.46亿元。
技术赋能:数字转型,重塑养殖新生态
“过去养鸡靠经验,现在用手机就能控制光照和通风。”养殖户童忠会的感慨,折射出吉安县蛋鸡产业的科技蝶变。当地搭建“产学研用”平台,联合南京农业大学、江苏省农科院等机构定期开展技术培训,提高养殖户的蛋鸡养殖技术。
在小牧童公司,农户可享受“七统一”服务(即统一鸡舍标准,统一供应种鸡,统一供应饲料,统一供应药品、疫苗,统一供应生产耗材,统一提供饲养管理技术,统一回收鲜鸡蛋、淘汰鸡)——从鸡舍标准到疫苗供应、饲料配比、鲜蛋回收全程标准化管理,使每羽蛋鸡年均收益提升20%。
数字化升级更延伸至全产业链。该县投资1.1亿元建设的吉安市首家蛋鸡全产业链一体化数字产业园,集饲料加工、蛋品深加工、冷链物流于一体,达产后年加工鲜蛋可达6亿枚,总产值预计突破10亿元。
品牌突围:价值跃升,开拓市场新蓝海
凌晨4点,吉安县蛋品交易中心灯火通明。一箱箱印着“状元郎”商标的鸡蛋正在装车,6小时后,它们将出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大型商超货架上。
“我们的鸡蛋通过无抗认证、富硒认证,鸡蛋品质得到消费者认可,复购率超过80%。”小牧童公司市场总监王云琪自豪地说。
品牌化是吉安县蛋鸡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。当地以“井冈山”区域公用品牌为依托,推动“状元郎”鸡蛋获评“江西名牌”“赣鄱正品”,并进驻美团优选、盒马鲜生等电商平台。同时,针对高端市场推出可追溯鸡蛋,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养殖基地、质检报告等信息。
从庭院散养到数字产业园,从地方特产到湾区“网红”,吉安县以一颗鸡蛋串联起党建、科技与市场的黄金链条。随着种苗自给、三产融合与品牌溢价的持续深化,这条产业链也将让当地乡村振兴的步伐持续加快。
肖振华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歆